「 世界上,几乎每个地方都拥有土产的酒类,拥有属于 他们的味道,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希望酿一瓶能代表香港的 酒。」阿Kit说道。虽然在英国留学,并在欧洲修练成为调酒 师,不过由入行至今,他的 Shaker 当中除了洋酒烈酒,还有 不少以中药材与本土香料炮製的浸泡酒,「 我过去曾用姜、桂圆、杞子、黄皮来浸,但浸泡酒风味较简单直接,始终不及蒸馏酒般多变。」
于是在年多前,阿Kit拉上当护士的酒友 Joseph,在八乡老屋的实验室内发一场造酒梦。Joseph 说:「 我们决定要造毡酒(Gin),因为酿製毡酒的过程中,都会加入 本土植物作蒸馏,往往最能反映地方特色。」
Kit 和 Joseph 从本土花种入手,鸡蛋花、洛神花、菊 花通通没过关,经一年试验,他俩却在八乡实验室附近的小 农场找到灵感——白兰花。「众花中,独白兰花经过蒸馏 后,依然能够辨认,这是一种很有回忆的味道,会联想起 七、八十年代街上婆婆卖花的风土人情。」阿Kit说道。两人 跟老花农买花,这个种了五、六十年白兰的花农却跟两人慨歎土产白兰仅在夏季当令,利钱不多,没多少人种了。
走在白兰树林荫下,两人决意给 这瓶毡酒(Gin)更多寄託,将更多土产味道注 入酒酿,「 十五年陈皮,来自西环电车 路;上等龙井,购自九龙城茗香;代表 香港的檀香,则是上海街永利,材料都 是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老店,这 些世代相传的老味道,我们希望能藉着 这瓶酒带到世界。」Joseph 说。
也 许, 你 会 觉 得 有 人 饮 大 两 杯,言过其实。不过这个酿酒梦,二人 可是全力以赴,由于香港未能批出蒸馏 酒牌照,酒只能在外国造,于过去一 年,阿 Kit 便减少了教授调酒、做顾问 的工作,而 Joseph 甚至辞去十年的官 立护士职位,瞓身上阵,远赴荷兰毡酒 厂,上堂深造,试酒酿酒。回港时 间,便埋头八乡工作室,萃取各种作物 香气精华,再带到荷兰蒸馏……来来 回回,今年十二月,梦想成真,首支属 于香港人的毡酒(Gin)将正式出货,酒名向吾 土致敬 ——作「 白兰树下 」。
今天,在阿 Kit 于八乡的工作室,有机会 品尝到「 白兰树下 」首批样品。「 每瓶酒在荷 兰都需要两个星期酿製,酿好后还要等瓶中 风味融和内化才能出货,而且本地白兰,会 因步入冬季而减产,所以每批产量只有1,000 支。」Joseph 说。
每瓶仅500毫升,因此每 一滴,都是他俩心血结晶,得珍而重之。认 真的品酒,检验成酒的状态,是一件需动用 五感,凝神贯注的事。阿Kit 把一小杯毡酒送 进嘴里,仔细感受「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先闻 闻原酒的香气,感受白兰花淡淡的清香,接 着会有传统毡酒主要草本杜松子的香气,入 口后会有柑橘味道,余韵则能多少感受到陈 皮、当归的药材甘味与龙井带来的茶韵。」
不过毡酒素为调酒学中最重要的基酒之 一,当然要用来炮製 Cocktail。「 我在酿『 白兰树下』时,便希望它能胜任多款Classic cocktail,例如Dry Martini、Gin & Tonic、 Negroni 等等,在香港甚至外国的酒吧中佔一 席位。」阿Kit 说。
阿Kit 边说,一手俐落挤出橙皮油份,送进刚刚调好的Gin & Tonic,作最后的 garnish。笔者试了一口,味道带微微苦 甜,富气泡感的汤力水,加上一点的柠檬 酸,让「 白兰树下 」的花香更加舒展,喝下更 有惊喜,中药材的草本香,在尾韵突围而出,冰凉沁心,享受程度不输过去喝过任何 一杯的 Gin & Tonic。
这瓶白兰树下,就如一首本土的风物诗,告诉你我,在这个年代,这片土地,除了金融房产,还有许多的可能性。「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终极目标,希望于三年后,真真正正在香港开一家蒸馏厂,造出一瓶百分百来自香港的毡酒。」阿Kit 说道。未来,他们会在网上卖酒,会搞pop up⋯⋯下次若在酒吧相遇这缕白兰香,也像街头帮衬婆婆一样,来一杯Gin & Tonic吧!
网店: www.perfumetreesgin.com (免费送货)
1.Bar Buonosera (2019年1月开始)
尖沙咀幺地道30号Mody House 7楼
2.Locofama(2019年1月开始)
西环西营盘福寿里9-13号地舖
围观: 633次 | 责任编辑: